一、课程名称
中国文化简介
二、任课教师
陈善英csy1999@126.com
潘龙明
丁辉
三、学时和学分
2学分/32学时
四、适用学生
入校为一级起点学生
五、使用教材
廖华英(2013). A Glimpse of 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概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六、参考书目
1.叶朗,朱良志(2010). Insights into 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常俊跃,霍跃红,姚璐,赵永青(2011). An Outline of 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贾卫国,陈伟(2012). Join Us to See China—Nature and Tradition(英语话中华—自然与传统).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4.贾卫国,陈伟(2012). Join Us to See China—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英语话中华—文明与进步).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七、课程描述
本课程从世界文化遗产、传统艺术作品、影视作品、饮食文化四个视角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托,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技能,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时能够用英语进行一定程度中国文化传播。此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从不同的视角理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升人文素养与内涵。
八、教学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提高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信息收集、梳理、整合,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4.通过课堂内外的系统学习,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对其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人文素质修养,并具备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教学目标 |
文化 |
|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出中国文化的内涵。 |
|
2.在进行文化交流时,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
语言 |
读 |
1.能够读懂关于中国文化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 |
|
2.提高阅读技巧。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
写 |
1.能就中国文化的一般性话题进行描写叙述。 |
|
2.能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并能就某个主题撰写英语小论文。 |
说 |
1.能就中国文化的一般性主题进行讨论,并能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 |
|
2.能就熟悉的主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
词汇 |
扩大词汇量,掌握关于中国文化的常用单词和词组,并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
|
技能 |
|
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基本学术研究能力(如资料搜集、整合能力,基本学术规范)等 |
九、教学方法
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在课堂内,以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为主。课堂外,学生需要阅读相关材料,并收集整合信息,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及综合素质。课内外学习时间比例为1:3。
十、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期末成绩评定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主要由考勤、作业、课堂参与、随堂测验与期末小论文及答辩构成。具体细则如下:
项目 |
具体内容 |
所占比例 |
考勤 |
迟到、早退及旷课(实行扣分制) |
8% |
作业 |
词汇学习及运用、就阅读资料等写概述、就中国文化某一主题写短文及其它作业 |
22% |
随堂测试 |
以选择题、问答题、填空题等多种形式对课外阅读或资料查询等情况进行检测 |
20% |
课堂参与 |
讨论、发言、演示报告等 |
20% |
期末小论文 |
500词 |
20% |
答辩 |
对小论文进行陈述及回答提问 |
10% |
十一、课程安排
时间 |
内容 |
第1周 |
课程介绍 |
第2-4周 |
影视作品中的中国文化 |
第5-8周 |
饮食(八大菜系、酒文化、茶文化)中的中国文化 |
第9-11周 |
传统艺术作品(书法、国画、民间艺术)中的中国文化 |
第12-15周 |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中国文化(儒教、道教、佛教) |
第15-16周 |
论文的口头陈述及答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