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名称
美国社会与文化入门
二、任课教师
杨郁梅(Yang Yumei)cqumay@163.com
彭见(Peng Jian)1067105930@qq.com
石姝(Shi Shu)341161138@qq.com
陈晓莉(Chen Xiaoli)272123615@qq.com
黄晓莉(Huang Xiaoli) cqhxl@126.com
三、学时和学分
2学分/32学时
四、适用学生
大学英语一级学生
五、使用教材
玛丽安娜·卡尼·戴特斯曼(2006)《美国文化背景》(第3版).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六、参考书目
1.王恩铭(2011)American Society and Culture(美国社会文化).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Luther S. Luedtke (1992)Making America: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3.卢瑟·S·路德克译者:王波王一多(2007)《构建美国: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4.U.S. DEPARTMENT OF STATE(2010)USA History in Brief.
5.Helen Sheumaker (编者), Shirley Teresa Wajda (编者)(2007)Material Culture in America: Understanding Everyday life. ABC-CLIO.
6.Gary W.McDonogh, Robert Gregg,and Cindy H.Wong (2008)Encyclopedia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 Routledge.
七、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介绍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课程。通过一系列的英文阅读、视听、陈述、讨论、写作活动,学习美国社会与文化知识(如节日与礼节、娱乐、运动;个体主义与平等、家庭、教育;宗教、哲学、政治体系等话题);提高英文综合应用能力与文化素养。
八、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整合。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将初步了解美国社会与文化、提高英文综合应用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养成批判思考的习惯。具体而言,课程目标是:
1.在使用英文中发展听说读写的英文综合应用能力。其中,“读”指积极的精读与泛读的阅读方式;“听”指在听的过程中能抓住主要观点、要点与重要细节;“说”包括话题陈述能力(提炼观点并有效传达,内容组织清晰、重点突出,引起听众注意力、维持听众热情)与回答提问的能力(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应变力,协调与听众及其他发言人关系);“写”指语言的准确性、批判性与逻辑性;
2.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从中国文化角度出发,批判看待美国社会文化现象、宽容对待文化差异、创造性吸收美国文化精髓为我所用的能力;
3.学习运用社会科学方法(历史分析法、案例法、跨文化对比法等)进行课堂陈述等项目活动,发展人文素养。
九、教学方法
本课程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性,教学方式的实践性。教学以学习美国社会文化知识及发展听、说、读、写语言技能为主,形式包括陈述、讨论、辩论、问答、角色扮演等。课外学习包括文献查询与阅读,教师辅导。
十、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课堂讨论/汇报与出勤20%
2.2次小组活动(presentation+ Q & A/ debate/其他)20%
3.平时作业/课外阅读 20%
4.3次开卷考试40%
十一、课程安排
模块 |
依托内容 |
语言提高 |
模块1 |
Ø课程简介 Ø课程学习方法介绍:社会学研究方法简介(如文化对比法、历史法等) |
Ø讲座精听(抓主要观点、要点与重要细节) Ø笔记速记 |
模块 2 |
Ø美国历史 |
Ø文献阅读:泛读与精读(积极阅读) |
模块 3 |
第一部分:美国文化的表达(主要话题:节日与礼节、娱乐、体育) Ø学生课堂陈述/其他活动(2周前开始阅读文献并准备课堂陈述与讨论) Ø教师点评与讲座 Ø开卷考试 1 |
Ø口头陈述:观点的提炼与有效传达 Ø回答问题:对研究问题的理解 Ø听陈述:批判性思考 Ø写(开卷考试):批判思考、逻辑与语言准确性 |
模块 4 |
第二部分:社会与价值观(主要话题:个体主义与平等、家庭、教育) Ø学生课堂陈述/其他活动(2周前开始阅读文献并准备课堂陈述与讨论) Ø教师点评与讲座 Ø开卷考试 2 |
Ø口头陈述:内容组织、重点突出 Ø回答问题:应变力 Ø写(开卷考试):批判思考、逻辑与语言准确性 |
模块 5 |
第三部分:美国思想的多样性(主要话题:宗教、哲学、政治体制) Ø学生课堂陈述/其他活动(2周前开始阅读文献并准备课堂陈述与讨论) Ø教师点评与讲座 Ø开卷考试 3 |
Ø口头陈述:引起听众注意力、维持听众热情 Ø回答问题:协调与听众及其他讲话人的关系 Ø写(开卷考试):批判思考、逻辑与语言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