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名称
建筑英语翻译
二、任课教师
华珺huajun0106@126.com
黄俊hjh731@163.com
沈立sl65123032@aliyun.com
三、学时和学分
32学时/2学分
四、适用学生
非英语专业中高级学生(入校起点二、三级)
五、使用教材
常乐、孙元元主编,《建筑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一版)
六、参考书目
1.李长栓著,《非文学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何刚强编著,《笔译理论与技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王一、岑伟编著,《建筑学专业英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喻从浩主编,《英汉双向建筑词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七、课程描述
建筑英语翻译课程是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本课程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强调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学术英语学习,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以建筑类文章为媒介让学生掌握该学科所需要的基本学术技能,特别是翻译技能。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
八、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融合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让学生通过建筑语篇的学习掌握该学科所需要的学术翻译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熟悉常用的建筑术语与表达;
2.学会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3.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对建筑语篇的翻译;
4.学会用英语搜索、阅读和分析相关资料和文献;
5.培养独立思考、逻辑思考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6.通过协作式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九、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翻转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综合教师讲授、学生陈述、课堂讨论、课外研究与实践等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
提前一周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和课前学习任务单发布在网络平台,课程任务单里既包括建筑学科的视频内容又包括翻译技巧的微课视频以及相关问题的回答,以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的翻译任务,以便学生及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在课下需花费三倍于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于完成课外学习任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提供辅导,以利于学生在PPT陈述中有更好的表现。
十、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期末成绩评定由总结性评价(40%)与形成性评价(60%)构成。
总结性评价为期末的随堂闭卷考试,由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针对各自班级分别出题。
形成性评价以在线学习、课堂参与、学生的出勤、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具体细节如下:
1.网络平台学习 (20%)
2.课前任务检测 (10%);
3.个人与小组陈述 (10%);
4.学档 (10%);
5.出勤情况与课堂参与 (10%)。
部分没有充分实现翻转课堂的班级的期末成绩评定由总结性评价(50%)与形成性评价(50%)构成。 形成性评价以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具体细节如下:
1.个人与小组陈述 (10%);
2.出勤情况与课堂参与 (10%);
3.课前任务检测 (10%);
4.学习日志(课前任务&翻译实践) (20%)。
十一、课程安排
Weeks |
Content |
Week 1 |
课程介绍以及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及慕课平台使用指南 |
Week 2-3 |
第一讲 建筑英语的特点 & 英汉比较与翻译 |
Week 4-5 |
第二讲——古希腊建筑简述及相关术语和翻译实例分析 (教师讲授、学生陈述、课堂讨论与课后翻译实践) |
Week 6-7 |
第三讲——古罗马建筑简述及相关术语和翻译实例分析 (教师讲授、学生陈述、课堂讨论与课后翻译实践) |
Week 8-9 |
第四讲——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简介及相关术语和翻译实例分析 (教师讲授、学生陈述、课堂讨论与课后翻译实践) |
Week 10-11 |
第五讲——罗马风和哥特式建筑简介及相关术语和翻译实例分析 (教师讲授、学生陈述、课堂讨论与课后翻译实践) |
Week 12-13 |
第六讲 ——文艺复兴建筑简介及相关术语和翻译实例分析 (教师讲授、学生陈述、课堂讨论与课后翻译实践) |
Week 14-15 |
第七讲 ——现代主义建筑简介及相关术语和翻译实例分析 (教师讲授、学生陈述、课堂讨论与课后翻译实践) |
Week 16 |
期末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