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教与学的评估机制,既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估方法,也突出课堂上、网上、自主学习和课外实践等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估。具体表现在:
1. 为了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笔试中听力、阅读、写作等应用能力测试和口语的比重,除传统的考试方式外,还采用多种测试方式,如口语、自主听力、期中网络考试、小组讨论、辩论、看图说话、网上交互等,充分反映课堂教学的实际,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反拨效应;
2. 为了反映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语言学习的情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我们在评价指标中加大了听力、口语、写作等应用能力的比重,并利用网络监控平台、外语电子学档系统、网络考试系统、课外实践学分等,完整地记录学生的英语学习历程和学习成果,构成了教师评估、学生评估、计算机评估的多维形成性评估平台;
3.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课程的学习情况,我们利用网络技术,自行研发了大学英语实验课程半期考试网考系统。网络实验测试题目随机生成、限时答题、自动评阅;
4. 为了适应学生的分层次和分类别学习的选课方式,我们每学期期末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各类实践课程考试,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实践课程参加不同实践课程的英语考试。
通过实验考核制度的改革和实践,收效明显。首先,学生预习更充分,学习更认真;其次,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展示自己的实践学习成果,网上认真讨论、积极交流合作,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第三,从考核结果看,成绩分布更加接近正态分布;第四,从反馈的信息看,学生反映这种考核模式更加“科学、公平、合理”。
根据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学生的总成绩按如下比例评定:总成绩 = 平时成绩 50% (自主听力10% + 作文10% + 平时作业10% + 课堂表现10% + 学档10%) + 期末笔试 50%